飛貓云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冷鏈物流資訊 >>  冷鏈物流專欄

鮮活農產品的冷鏈物流

發布時間:2020-11-27 13:41:41 | 瀏覽次數:

2005 年2 月, 我國在《全國高效率鮮活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建設方案》中,界定了鮮活農產品的范圍即“新鮮蔬菜、新鮮水果、鮮活水產品、活的畜禽和新的肉蛋奶等5 類農產品”。鮮活農產品較其他產品而言具有其獨特的自身特點, 這些特點必然對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提出更高的要求。

1.1 易損性

鮮活農產品大多都質地鮮嫩、含水量高,在整個物流過程中會因為震動、摩擦、碰撞等機械作用而受到機械損傷,從而增加了貨損成本。因此,這種特性對物流的設施設備、裝卸、搬運次數和物流運輸路徑、時間、距離都提出了限制。

1.2 鮮活易腐性

由于鮮活農產品在常溫下不易運輸與儲存,長時間放置將喪失其營養成分和食用價值, 因此在物流過程中要根據農產品的這一特性安排合適的運輸工具,采取低溫、保鮮等措施來維持鮮活農產品的新鮮度。

1.3 規格多樣性

鮮活農產品種類繁多,形狀、質量參差不齊,單位產品價值低,對運輸條件的要求卻很高,進而造成其物流成本一直占其總流通成本的大半部分。因此,提高農產品運輸車輛裝載率, 利用合理的配載技術對其進行成本控制至關重要。雖然我國各級政府也開始高度關注我國菜籃子工程和食品安全問題, 但是我國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尚處于起步階段,還無法很好地滿足鮮活農產品的特殊要求,與發達國家的冷鏈物流相比,不管是在物流成本、產品損耗率、還是流通加工增值比率上,更是存在較大差距。從表1 可以看出,在物流成本方面,發達國家占總流通成本的10%,而我國高達60%,大大超過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說明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物流成本非常高,已超過了總流通成本的一半;在損耗率方面,發達國家只有5%,而我國達到了25%,說明我國冷鏈物流技術與保鮮技術非常落后, 導致鮮活農產品損耗率非常之高,經濟損失驚人;在流通加工增值比率方面,發達國家為1:(3~4),而我國為1:0.8,說明發達國家在鮮活農產品流通過程中通過清洗、包裝、分揀等一系列流通加工作業其價值為其初加工價值的3~4 倍, 而我國由于鮮活農產品流通加工水平有限和流通過程中的損耗嚴重造成產品不但沒有增值反而不如初加工的價值水平。因此,快速發展并逐步完善我國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意義重大。


 
 
?
4006-8484-85
獲取報價
加入合作
免費咨詢
加入我們
回到頂部
欧美人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