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10 17:45:33 | 瀏覽次數: |
1.加大資金投入,優化產業布局 針對基礎設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問題,政府應研究相關政策,鼓勵和扶持一些地區和企業建設冷鏈物流,同時,冷鏈企業也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冷鏈流通率,降低腐敗率。另一方面,應優化產業布局,建造更加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消除冷鏈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提升冷鏈水平。 2.加強同發達國家的合作交流,培養冷鏈物流人才 冷鏈物流需要先進的冷鏈管理思想和運作知識,我國管理體系不成熟,因此應加強與冷鏈水平高的國家交流與合作,學習其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冷鏈技術,并根據我國國情應用于實際中。同時,校企及科研機構應加強合作,聯合培養緊缺人才,促進冷鏈物流的發展。 3.加強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冷鏈物流需要較高的成本,對時間溫度都十分敏感,難于管理。因此,應充分研究和利用新技術,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管理效率,如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可以預測生鮮農產品的需求量,從而提前進行資源分配,提高供應鏈的敏捷性;傳感器技術可以增強企業對冷鏈的可控性,減少腐爛浪費的發生;研發新型冷鏈控冷技術如箱體絕熱優化技術、新型制冷方式和新箱體結構等并投入使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冷鏈流通率。 4.加大冷鏈物流知識宣傳 針對目前對冷鏈認可度低,社會各界應增大冷鏈物流的認識普及,讓企業與消費者認識到冷鏈物流對健康和社會的重要性,提高冷鏈物流的認可度,保障商品全程冷鏈,提高商品冷鏈流通率,減少腐敗浪費。 5.完善操作規范與法律保障 針對冷鏈物流現狀,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和法律約束,如冷藏溫度標準、運輸操作標準、包裝材料和規格標準、農產品品質檢驗標準等,加強質量安全認證與監督,加強法律系統的建設,對不按規定操作或未達到相關標準就進入市場流通的企業進行法律制裁,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來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