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16 17:36:30 | 瀏覽次數: |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注重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主要表現在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變化,果蔬、畜產品、水產品等生鮮產品所占的比例增高。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近十年來我國生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且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數據稱,目前中國蔬菜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0%、水果和肉類產量占30%、禽蛋和水產品產量占40%,這表明我國的生鮮產品在全球都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 生鮮產品產量高、市場廣闊,但這對于生鮮產品的發展前景來講,是遠遠不夠的。生鮮產品以“新鮮”吸引大眾,然而這同時產生了“如何保鮮”這一難題。目前我國保鮮方式為多種,大多采用灑水保鮮、加冰塊保鮮,少數使用冷藏陳列柜保鮮。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到57.35%。城鎮化率的提升,伴隨著中產階級的壯大,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轉變,對生鮮產品的認知度提高,在選購時更加挑剔,對“新鮮”的要求更高。 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我國生鮮產品冷鏈物流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生鮮產品冷鏈物流是指果蔬、水產、畜產品等生鮮產品從產地到消費者的餐桌上的一系列過程都處于低溫下,利用冷藏冷凍方式來保證食品的新鮮,包括采購、加工、儲存、運輸、銷售。因生鮮產品有易腐損、存儲時間短的特性,運輸過程中要求嚴格的溫控。 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由于我國的生鮮產品冷鏈物流起步晚,現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2017年4月,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答,截至2015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為22%、34%和41%。雖然相對來說,生鮮產品的冷鏈流通率有了提升,但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100%、果蔬95%來說,仍差距很大。這對于我國每年流通的接近4億噸的生鮮產品來說,流通率低直接導致腐損率高達25%-30%,巨大的浪費給我國的經濟造成了100億美元以上的損失,令人心痛。更重要的是,生鮮產品的腐損率高居不下,暫且不論當今消費者購買的生鮮產品能否達到人們對于“新鮮”的要求,就連人們的飲食安全也得不到足夠的保證,這對于人們的健康而言,無疑是巨大的隱患。因此,我國的生鮮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應當引起足夠的、持續的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