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15 13:34:32 | 瀏覽次數: |
我國農村果蔬冷鏈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1.產地設施建設滯后,“斷鏈”現象嚴重 我國果蔬產地大多在農村,相對城市,農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果實、蔬菜在農田或果園采摘后,根據品質、種類、大小等不同進行分級、清洗后,原則上最好在產地進行預冷作業。但由于經濟、管理、散戶種植特點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大部分農村,農戶在預冷方面,更多地采用攤開處理或陰涼處放置等方式去除“田間熱”,并未進行嚴格意義上的預冷作業。同時,冷庫等設施設備的缺乏,也造成冷藏作業的缺失。而在運輸途中,更多采用普通車輛運輸,常溫運輸,果蔬從產到銷,“斷鏈”現象普遍。 2.信息不對稱,果蔬走不出農村 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信息社會如約而至。然而在我國農村地區,信息滯后,信息堵塞導致的信息不對稱依然是農村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觸信息化產品比較緩慢,信息化意識薄弱,因此,許多最新的果蔬產業信息、互聯網發展趨勢仍被拒之門外。結合果蔬散戶種植特點,許多果蔬農戶都面臨著收獲的水果、蔬菜找不到貨主,最后被迫批量低價出售或批量腐爛,水果、蔬菜難以走出農村的困境。 3.缺乏冷鏈意識,果蔬不懂保質 冷鏈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不僅對設備的專業性要求比較強,對人員要求也如此,從產品包裝到信息化技術,對整個冷鏈管理過程都提出了一定要求。而在我國農村果蔬市場中,能夠從事冷鏈物流工作的人員相對缺乏,人們對于冷鏈的認識、理解也顯薄弱,通常理解為加冰、灑水就等于冷鏈作業。這也就導致,當大量的果蔬沒有貨主接收時,每年因快速腐爛、變質而浪費的果蔬非常多,同時,運輸途中,因缺乏冷鏈意識,常溫運輸而損耗的果蔬也高達30% 左右。 4.信息化落后,果蔬冷鏈信息平臺缺乏 隨著經濟發展,亞馬遜、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紛紛進駐生鮮果蔬市場,帶來了果蔬生鮮市場一場新的變革。但在不斷滿足大多數人生鮮購物需求的同時,農村果蔬市場依然面臨瓶頸。大部分農村地區依然在采用傳統的果蔬冷鏈物流模式,流通環節多、速度慢、損耗嚴重,且難以滿足果蔬的時令性特征,其主要原因仍在于可以縮短交易流程、流通環節的果蔬冷鏈物流信息平臺缺乏,信息不對稱,信息無法實現共享。 |